基本信息
标题名称:学校管理的几点思考
查看:3 | 回复:0
刘子静
学校管理的几点思考
富力中学 刘子静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非常荣幸能够有机会参加2021年度西青区校(园)长论坛暨学校管理干部能力提升系列讲堂。本次培训中,我不仅学习了天津市西青区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委员会会议议事决策规则,还明确了学校管理者即校长的角色定位,知道了学校管理者的职责与应当具备的专业素养,了解了学校发展规划和教师专业发展等内容。各位专家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受益匪浅,感谢教师发展中心和学校给予我这次机会能够参与学习。以下是我通过学习,对学校管理者的职责,定位以及专业素养等方面的一些学习体会:
一、学校管理者的职责:
陶行知说:“做一个校长谈何容易!说得小些,他关乎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得大些,他关乎国家和学术的兴衰。”学校管理者责任重大。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正确行政?如何做好学校管理呢?关键在于抓好五个三,即三政、三建、三看、三控和三思。通过抓好五个三,力争逐步达到学校管理的理想境界。
管理者要勤政,也就是要在其位,谋其政,要想干事,出实招,干正事,不误事。还要廉政,为人师,为师领,要行为世范,廉政要求能干事,不出事。还要会智政,促进学校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科学执政,这便是智政,要讲科学,能成事。如果学校管理者不勤政,就会误事,不廉政就会多事,不智政就会坏事,勤政是基础,廉政是保证,智政则是关键。
管理者要抓好引进,抓好培养,做好教师队伍的建设,因为一个学校事业型的干部和教师多一些,职业性和雇佣型的干部和教师少一些是学校兴旺发达的基础。管理者还要制定好学校发展规划,积极创造条件改善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现代化水平。另外,机制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学校要办出水平,需要大师,大楼,更需要大气,这其中,机制起着重要的作用。管理者要抓好机制建设,将学校办出水平。
学校管理者在工作中还要学会“看上”“看己”“看下”,学会看上级对学校的要求、学会对照上级对学校的要求看自己有什么优势,要发挥优势克服劣势,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完成上级赋予自己的任务、学会看师生的情绪和需要,要分析形势,因势利导,明确目标,分解任务,共同完成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管理者如果能让被管理者人人必须尽责,人人都重视责任感,人人主动尽责,人人都注重使命感,人人快乐尽责,人人都有成就感,那么学校管理就会有成效。
二、管理者的定位:
著名管理大师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对管理者曾经有这样一个判断:“在一个现代的组织里,如果一位知识工作者能够凭借其职位和知识,对该组织负有贡献的责任,因而能实质地影响该组织的经营能力及达成的成果,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 我们就可以做出这样一个判断:在一所现代的学校里,如果一位教师尤其是一位干部,能够以学校的发展为目的,从学校的全局出发,思考问题并能产生影响,那么他就是一位领导者,也是一位管理者。所谓管理者不是仅靠行政头衔来界定的。管理者必须真正参与到学校工作的具体实践,并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创造性的贡献,从而产生积极的影响力。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既承担着制定规划学校发展的责任,也肩负着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任务,还担负着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以及行政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学校管理者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这些往往都会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学校的管理者不仅应该努力具备这些素养,还要善于发现具备这些素养的其他人,并使他们在学校里充分发挥引导力和号召力,从而使学校的软环境得以向更理想的境界迈进。
三、管理者的专业素养:
学校管理者要具备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这些都是管理者必备的专业素养。
1、用专业知识造就顶层设计;
专家强调,管理者管理学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何为强校?强校为何?如何为强校?强校是目标,如何成为强校是动力,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功利化的倾向。强校并不是只注重分数和升学率,科学教育质量观“德育为先,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知行合一”。发展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如今,育人的方式也在发生改变: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本位,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从学科“割裂”走向学科“统整”,从“坐而论道”转向“学科实践”。学校管理者作为师之首领,更应明确。
学习无限,智慧无限,发展无限,作为学校管理者,不仅要学理论知识、学科专业,还要学习人际交往、法律法规、应急处理、学校管理等相关知识,利用各种学习途径进行学习,以达到学习效果最大化,从而做到:师中之师,管理有法,即,心中有爱,言中有情,指导有法,教学有果,说服有力。
任何一项改革都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和底端行动,真正的顶层设计一定是从底端中来的,也一定会回到底端去,顶层与底端总是相互滋养着的。
2.用专业能力提升课程领导力;
课程既是培养人的跑道,有事培养人的过程。课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教育工作的核心,教学活动的依据、学生成长的保障。但目前课程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学校之间整体水平不一级,学科之间建设情况不一致,教师之间理解程度不一样。那么,作为管理者,能够整合教育资源,理清各种课程关系,整合课程,优化课堂等能力将变得尤为重要。
教学的最终目的都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而学生接受教育的最直接的方式是课程和课堂,一节高效的课会让学生受益匪浅,作为管理者也好,作为教育者也罢,我们首先要明确:一节课,打算让学生获得什么?打算用多长时间让学生获得?打算让学生如何获得?是否每个学生都达成了教学目标?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有好的情景素材,将学习内容和真实生活关联起来,要有好的驱动任务,要有好的学习活动,还要有好的教师行为,即连续追问,证据反驳和引导启发等。
另外,当代教学中出现的三多三少的问题,作为管理者,也应当深思,在面对本校的课程、教学等问题时,一定去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解决开放性的问题,解决条件不良的或者条件不确定的问题。
3.用专业精神凝聚学校管理力。
管理者的专业精神说到底就是一种团队精神。学校是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学校领导、教师、职工、学生等各个环节环环相扣,一环不可或缺。校长要通过管理、教育,引导.激励等手段,形成合力,让所有人都发自内心地为学校教育发展献计献策.形成命运共同体,时刻记“校兴我荣,校衰我耻”,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献计献力。学校管理者的专业精神,不是人为设定的,也不是校长头脑中自生的。它的形成是多重因素长期相互撞击和融合的结果,这种精神一成熟,将形成学校的性格,代表学校的气质,如同一个百年品牌、深深地烙印在每个学子的心中,伴着他们的成长轨迹,此时学校也将拥有了自己的精神,将会学校的水平,树立自己的品牌,这样的学校将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发表于 2021-04-04 23:18:40 星期日 楼主
来自:初中组互动交流 > 作业
回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