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干部幼儿园组第二次交流互动
时间: 2021-09-07

后备干部幼儿园组第二次交流互动内容

张严

发表于 2021-06-02 15:34:57 星期三 楼主

交流题目:针对幼儿园中班升入大班时的生源流失问题,谈谈你的看法和措施。

宋明

发表于 2021-06-11 08:51:24 星期五 1楼

 幼儿园中班升大班时生源流失严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许多国办、公办幼儿园面临的严峻考验。我认为有以下问题:

1.家长的教育观。中国教育当前的应试教育模式导致家长“唯分数、唯升学”的思想根生蒂固,一方面许多公办幼儿园不教授知识,二是一种跟风的心态,看见别家孩子去课外班,导致心理上的一种焦虑,但是这些行为往往不是孩子自愿的。

2.幼小衔接工作要求。国家教育部出台一系列幼小衔接整治措施,幼儿园不得教授小学化知识,导致家长们选择大班让孩子退园。

3.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存在漏洞。家长在面对孩子的学习,存在焦虑心情是理解的,他们不是专业的搞教育的,缺乏有关幼儿教育的知识,不理解幼小衔接工作的内涵,作为幼儿园如果家长工作没有做到位,当然留不住孩子,转变家长思想观念是关键。还有幼小衔接工作不光是幼儿园的事情,小学一年级也是关键,教师教知识要适应衔接阶段孩子们的身心发展需要,切记不要急。

4.校外补课机构盛行。对于校外大量的补课与培训机构管制不够,导致它们大量涌现,诱导家长,它们的宣传手段正迎合了家长的心理需要,导致幼儿园生源流失。

应对措施:

1.做好校外培训机构的整治。教育部门要加强整治校外机构,对于不合格的幼小衔接机构与私立幼儿园要尽快清整。

2.幼儿园加强幼小衔接工作力度。首先在严格按照教育部门下发的幼小衔接的工作要求执行各项工作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家长工作,在幼儿小班刚入园开始就要进行宣传,可以通过家长会、班级宣传、专业讲座等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了解有关幼小衔接的知识,转变家长的观念。

张严

发表于 2021-06-17 15:29:41 星期四 2楼

针对这个问题宋老师分析得很全面,从家长的教育观、幼小衔接、培训机构等几方面存在的问题,客观分析了造成幼儿园中班升入大班时生源流失的原因,并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提出自己的应对策略,认识到做好家园共育,转变家长理念的重要性。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三年,如何真正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特点、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等,就需要有高站位的、系统的规划,通过多种形式的系类活动,将家长工作的有效落实常态化,而不是一种形式化。另外,为杜绝生源的流失,还应从多维的角度加强幼儿园的管理,外塑形象、内强素质,办高品质的、群众满意的幼儿教育。

赵晓静

发表于 2021-06-18 22:21:27 星期五 3楼

《指南》中明确指出: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由此导致中班升大班生源流失,尤其是公办园。我认为生源流失主要有几个原因:

1.家长方面:有的家长不了解幼儿学习方式和特点,认为公办幼儿园比私立幼儿园和幼小衔接班学的浅,不能满足幼儿入学的需要。一味地想让幼儿多学些拼音、算术、识字,认为只要接受了这些所谓的“学前教育”,上学就可以轻松应对,高枕无忧。

2.幼儿园和小学方面: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多从大班才开始做起,对小班、中班的幼小衔接重视不够;有的学校一年级入学时会对幼儿进行入学测试,教学进度较快,并没有做到真正的“零起点教学”。

3.社会方面:公办幼儿园办园规范,坚决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严格纠正和防止“小学化”倾向,而社会上有很多私立幼儿园和所谓的“幼小衔接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打着“幼小衔接”的旗号误导家长,导致“起跑线焦虑”成为社会问题。

措施:

1.转变家长观念。从幼儿一入园就向家长植入幼小衔接理念,争取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让家长明白“提前抢跑”并不意味着“永远优先”,反而不利于幼儿学习习惯培养。

2.做好幼儿园和小学双向衔接。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克服幼小衔接中幼儿园“一头热”问题,幼儿园积极向小学靠拢,重视幼儿生活能力、学习习惯培养以及入学知识准备;小学一年级也要真正做到“零起点”教学,在教学进度、课程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幼儿转变成小学生身体和心理的适应情况,才能真正实现有效衔接。

3.幼儿在园三年期间尽量不要频繁更换老师。带班教师从小班一直带到大班,幼儿、家长和教师之间相互熟悉、相互了解、彼此信任,对幼儿身心发展是极其有利的。家长对教师特别信任时便不会随便转园、退园。

4.对社会上一些私立幼儿园、幼小衔接班加强监管,杜绝他们提前教授小学知识,进行小学化教育,这样家长才不会只热衷于这些学前教育机构。

魏昕彤

发表于 2021-06-20 13:56:53 星期日 4楼

近年来,许多幼儿园出现了大班“空巢”现象.有一些幼儿在上完中班后便“辍学”了,到了大班,这种“辍学”现象更为严重。公办园学位空余也大多是大班孩子流失所致。我认为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家长们的主观需求。幼儿家长对于幼升小的入学准备还是存在片面性,过度关注幼儿知识方面的储备。而且幼儿家长还会担心幼儿面临的小学入学考试、幼儿入学的学习进度跟不上等。

      2.不同性质幼儿园设置的教学内容存在较大差异。公立幼儿园防止“小学化”态度坚定,杜绝提前教授小学知识,无法满足部分家长的需求,产生了较严重的幼儿流失现象;私立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需求,在大班阶段设置了专门的幼小衔接课程,保证生源的稳定。

      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可以做以下几点:

      1.幼儿园做好家长工作,促进家园共育。 要及时了解家长们的需求,及时引领家长科学育儿,向家长多传播科学育儿知识,使幼儿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学习特点,引导家长多关注有益于幼儿适应小学阶段乃至终身学习发展的任务的准备,比如:意识准备、习惯准备、能力准备等等。向幼儿家长多宣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认识“超前学习”的危害性等。

      2.我认为杜绝“小学化”,不代表什么都不教。我们在幼儿园大班可以增加阅读活动,有效激发儿童对符号、文字的兴趣,丰富幼儿词汇,提高幼儿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能力;还可以多增设一些带有文字符号的教学环境,角色区可以模拟医院的情景或是电视台情景,激发幼儿的创作意愿,让幼儿体会文字的功能,渴望主动书写、绘画等。3.建议小学可以降低教学坡度,尊重儿童个体差异,降低幼儿初期的入学难度,缓解家长焦虑,同时希望小学可以加强向下衔接,促进幼儿园小学的互动交流。

贾卫灵

发表于 2021-07-07 17:02:45 星期三 5楼

我认为生源流失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纵观三年的幼儿园生活,幼儿在从中班升大班阶段生源流失现象最为明显。根据多年的幼小衔接调查结果表明,生源流失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原因:

1、社会原因: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私立幼儿园、社会学前班,为了赢利,迎合家长的需求,打着“幼小衔接”的旗号误导家长,提前教授小学一年级的知识。

2、家长原因:家长认为幼儿园“杜绝小学化倾向”的做法就是不教小学的知识,觉得公办幼儿园比社会学前班、私立幼儿园学的浅,不能满足幼儿入学的需要。家长想让幼儿多学些拼音、算术、识字,认为只要按受了这些所谓的“学前教育”,上学便可以轻松应对,高枕无忧。

3、学校原因:有很多学校在入学时会对幼儿进行入学测试,并且教学进度很快。还有些老师也愿意教从学前班出来的孩子,认为这样教起来比较“轻松”。

4、幼儿园原因:幼小衔接工作多从大班才开始做起,小班、中班的幼小衔接重视不够。

那么如何解决生源流失问题,我认为:

1.转变家长观念,幼小衔接理念导入应从小班开始。

在小班期间,园所要通过家长会、家长讲座、半日公开等活动,让家长了解园所的幼小衔接计划及做法,从幼儿一入园就向家长植入幼小衔接理念,争取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还要邀请小学教师、毕业幼儿家长入园进行宣讲,从专业教师和“过来人”的角度,让家长明白“提前抢跑”并不意味着“永远优先”,反而会幼儿学习习惯培养方面造成漏洞,短视而有害。

2.社会、学校共同为幼儿营造入学前“零起点”的教育环境。

建议教育管理部门对社会学前班、私立幼儿园加强管制,杜绝他们进行“小学化教育”,要求他们与公立幼儿园一样,在教学内容上不安排拼音、数学、识字等一年级的课程。这样,家长便不会对这些学前教育机构趋之若鹜。此外,还要加强小学与幼儿园的衔接,及对幼儿园“零起点”教育的认同性。在教学进度安排方面更考虑幼儿从幼儿园步入小学的环境和心理适应情况,做到让幼儿平稳过度。

3.用情感留住人心。

在幼儿三年的幼儿园生活中,如果带班教师是从小班就开始带起,并在工作中得到了家长、幼儿的拥护和认可。那么建议在中班、大班阶段一直就是这几位教师,没有特殊原因不要随便更换。因为家长和幼儿都有“向师性”,三年的情感可以留住家长的心,让家长在面对选择时,情感更倾向幼儿园。

4.幼小衔接教育要脚踏实地,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

    避免形式上的“小学化教育”。一说起“小学化教育”,大家马上会联想到拼音、数学、识字等内容,认为只要不教这些,就不存在“小学化教育”,这种想法太过片面。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游戏”,而失去“游戏化”精神的幼儿园教育其实就是形式上的“小学化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如果教师以说教为主,而不让幼儿进行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那么,幼儿的学习将会是枯燥的、乏味的、没有兴趣的。因此,我们提倡“游戏化”教育,是要让幼儿快乐的、主动的学习。